【公平贸易】上海市进出口公平贸易行业工作站(上海市人工智能技术协会)信息简报【2020年第4期】
信 息 简 报
上海市人工智能技术协会
上海市进出口公平贸易行业工作站
2020年第4期(总第4期)
主要内容
1、针对华为、海康等5家中国高科技企业,美国拟颁布产品合作新禁令,8月生效
2、印度将对371种中国商品实施进口限制
3、英特尔“断供”浪潮传闻实际是英特尔(Intel)供应链调整
4、确认断供,台积电自9月14日起不再为华为供货
5、小i机器人对苹果提起侵权诉讼 索赔100亿元
6、华为已启动“南泥湾”项目,意在规避含有美国技术的产品
7、欧盟监管机构成立TikTok工作组对Clearview AI软件发出警告
8、欧洲议会研究服务中心发布有关欧盟数字主权的研究
9、全球价值链重塑,中国如何应对?
10、对下半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品外贸的建议
针对华为、海康等5家中国高科技企业,
美国拟颁布产品合作新禁令,8月生效
据路透社报道,一位美国官员表示,特朗普政府计划本周敲定监管规则,将禁止美国政府从使用5家中国高科技企业产品的公司购买商品或服务,这5家中国企业包括华为、海康威视、中兴、大华和海能达。若拟定,这项规定将于8月13日生效。
去年,美国将华为,海康威视等其他公司列入其「实体名单」,禁止这些公司未经美国政府批准从美国公司购买零部件。美国从未暂缓对华为等中国高科技公司制裁的脚步,这项新规定或许就在最近两天颁布!
简单来说,如果一家公司使用了华为、海康、中兴等这5家公司的任意产品,美国政府就不从这家公司采购订单。该规则是由2019年的一项法律推动的,可能会对向美国政府出售商品和服务的公司产生深远的影响。根据美国政府责任署(GAO)的数据,美国政府每年批准超过5000亿美元的合同。
截至目前,华为、大华、中兴、海康威视和海能达这五家公司尚未对此置评。
(信息来源:新智元)
印度将对371种中国商品实施进口限制
2020年7月28日,据“今日印度”媒体报道:在针对打压中国APP后,印度政府正考虑对370多种中国商品实施进口限制。
这是继今年4月份,印度宣布10月1日起针对照明、键盘、蓝牙耳机、USB外部硬盘驱动器、电磁炉、电饭煲等12大项产品实施BIS强制认证查验后,又一次扩大产品强制认证检验,将于明年3月前全面实施。
(信息来源:进出口经理人)
英特尔“断供”浪潮传闻实际是英特尔(Intel)供应链调整
自媒体曝出英特尔在6月29日晚间11点59分暂停对浪潮的供货消息后,业内便众说纷纭。7月3日,浪潮信息在深交所社交平台互动易上回复多位投资者针对英特尔短时断供的提问,称浪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正常,英特尔已恢复对浪潮的供货。
浪潮的回应,相当于给了外界一颗“定心丸”,同时也证实了此前英特尔关于供应链短暂调整的说法。消息显示,此前,针对英特尔断供浪潮的消息,英特尔官方称需要根据美国相关法律对供应链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因而不得不临时性暂停对浪潮的供货,但同时又这次临时性暂停预计两周以内,届时将恢复对浪潮的供货。确实,三天之后,供货恢复。
浪潮一直以来在服务器整机的研发、生产、销售领域内都有卓越的表现,同时还是中国第一款关键应用主机浪潮K1的研发者。
(信息来源:it资讯网)
确认断供,台积电自9月14日起不再为华为供货
7月16日,台积电公布了第二季度财报,业绩表现亮眼,净利润达到了286.7亿人民币。同时,在2020年第二季度法人说明会上,台积电宣布已经暂停接收主要客户华为新订单的消息。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表示:「我们完全遵守新颁布的(美国)法规。自5月15日以来,我们没有收到来自华为的任何订单。尽管该法规刚刚结束公众意见征询期,美国工业和安全局(BIS)尚未做出最终的裁定,但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不计划在9月14日之后向华为输出晶圆。」
(信息来源:机器之能)
小i机器人对苹果提起侵权诉讼 索赔100亿元
8月3日,小i机器人(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苹果公司停止Siri专利侵权,包括但不限于,要求苹果公司停止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侵犯ZL200410053749.9发明专利权的产品,并暂计索赔金额100亿人民币。
(信息来源:站长之家)
华为已启动“南泥湾”项目,意在规避含有美国技术的产品
据科创日报消称,华为已启动“南泥湾”项目,意在规避含有美国技术的产品。
消息中提到,华为正在加速推进笔记本电脑和智慧屏业务,这两大类产品不包含美国技术。8月中旬,华为将发布新款笔记本产品。
之前在国内发布P40后,余承东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款手机已经没有谷歌的东西了,而且华为手机可以不用美国的器件,因为已经做到了完全的替代。随后任正非表示,余承东并没有说谎。
任正非曾表示,全球化已经形成今天这样的局面,缺少任何一个角落都会有问题。在任正非看来,华为“能完全自己供应自己,但我们还是在买高通芯片,今年买多少不知道,以前每年都是购买几千万套芯片(去年在美国采购了187亿美元的零部件,过去只有110亿美元,大幅增加了对美国零部件采购量)。”
(信息来源:快科技)
欧盟监管机构成立TikTok工作组
对Clearview AI软件发出警告
路透社6月11日消息,欧盟隐私监察机构周三表示,欧盟工作组将对抖音海外版TikTok的业务实践开展审查。此外,该机构还警告欧盟警方不要使用美国公司Clearview AI的面部识别软件。
TikTok在新冠疫情期间人气飙升。欧洲数据保护委员会(EDPB)表示,将应欧盟立法者有关数据收集方法以及安全隐私风险的要求,成立一个工作组,评估TikTok在欧盟的活动。EDPB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工作组将统筹协调潜在行动,并观测TikTok在整个欧盟的数据处理和相关实践。
此前,Clearview AI搜集互联网上公开照片,并使用面部识别来识别潜在的嫌疑人,从而引发加拿大和美国对潜在滥用行为的批评。EDPB怀疑“欧盟或成员国法律是否为使用Clearview AI的服务提供了法律依据。”EDPB认为,按照目前的情况,欧盟执法机构使用Clearview AI之类的服务可能与欧盟的数据保护制度不一致。
(信息来源:赛博研究院)
欧洲议会研究服务中心发布有关欧盟数字主权的研究
近期欧洲议会研究服务中心(EPRS)近期发布《欧洲数字主权》的研究报告。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人担心,欧盟的公民、企业和成员国正在逐渐失去对数据、创新能力以及在数字环境中立法和执法能力的掌控。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支持旨在加强欧洲数字领域战略自主权的新政策方法。这将要求欧盟更新并修改部分当前的法律法规和金融工具,并在数据保护、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推动更积极的欧洲价值观和原则。
报告认为,欧盟决策者已开始制定政策,增强欧盟的数字战略自主权。近年来,欧盟已经采取了数种金融手段来缩小投资差距。欧盟越来越被视为隐私和数据保护的标准制定者,并且已经在网络安全和5G安全立法中做出重要努力。
此外,确保透明度和信任已成为欧盟处理数字事务的标志。在此背景下,欧盟进一步提出倡议,加快数字化进程,特别是建立数据框架,建设可信赖的数字环境并适应竞争和监管规则。欧盟加强对符合伦理的AI和前沿技术的投资,建立公私合作关系,并在新技术领域建立大规模的研究合作框架,提高欧盟的创新能力。建立安全的泛欧数据框架,采用新标准和做法提供可信赖、可控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将确保数字环境更安全,并符合欧盟价值观和原则。此外,在竞争和监管框架中,转向更具防御性和审慎性的机制(包括处理外国国家所有权和大型科技公司不当行为的新规则)可能是实现更多技术自主权的必要条件。
(信息来源:赛博研究院)
全球价值链重塑,中国如何应对?
中国决策者新近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系统,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
如何在全球价值链重塑的大背景下推进这一重大战略?我们提出以下具体的应对政策组合:
积极调整国内产业布局,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同时关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趋势,打造与制造业相联结的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软件等)和服务贸易“新比较优势”;并构建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布局。
具体来看,中国应加快通用芯片的研发、设计和代工产业,加大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软件行业超常规发展,在增强供应链的灵活性的同时,补上产业链中的核心缺失环节。
中国应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在教育、医疗、软件等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同时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吸纳力度,在税收、户籍、住房等方面给予有效的政策安排和补贴。
在WTO陷入危机的背景下,区域贸易协定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并将在未来进一步加快全球价值链的重塑和调整。美墨加贸易协定(USMCA)问世后,墨西哥和加拿大已经成为美国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
面对全球贸易规则区域化的新趋势,中国应积极行动。由于原有的中国10+3谈判机制进展缓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也面临挑战,除了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的谈判外,中国应尽快将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作为战略重点,积极推进。
部分地区可参照CPTPP的条文率先推动制度创新和开放的先行先试。东盟国家今年开始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与东亚(包括日韩与东盟等)应被定位为优先的全球价值链区域,中国可重点扩展和加强与该地区的经贸关系及价值链融合。
中国可以尝试通过自由贸易区/港的政策优势,打造数字化对外开放平台和基础设施,构建世界和中国的“数字经济中心”。通过数字化打造和世界的“战略链接”。打造数字化对外开放平台和基础设施,构建世界和中国的“数字经济中心”。
考虑到WTO关于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的谈判推进缓慢,中国在规则竞争中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可参考欧美“隐私盾”的做法,在特定区域重点推进和欧洲实现商业和一般个人数据的跨境流动,在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领域,逐步实现“零关税”。
(信息来源:第一财经)
对下半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品外贸的建议
疫情在全球扩散、国际经贸关系摩擦加剧和全球需求萎缩,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品外贸造成的短期影响仍是订单不足、人员往来受限、物流不畅等;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外贸造成的中期影响将是各国吸引智能制造业投资导致的产业国际调整趋势加强。基于此,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品外贸提出以下建议。
推动商务活动正常化
疫情的扩散已经影响到全球范围内的正常商务活动。现在企业对各项减税降费和贸易便利化措施给予高度评价,但突出的问题依然是贸易不畅、订单不足、国际物流成本高涨等。建议加强双边国际合作,设立绿色通道,保障货物正常运输清关、货款及时清算。
稳定企业信心,纾困中小外贸企业
稳定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品外贸基本盘,构建畅通的问题解决和沟通机制;提升本地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跟踪、研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与市场趋势,加强部门间协调与系统应对;对目前各项减免税费政策延期,纾困中小外贸企业;在“出口转内销”措施具体推进过程中,尤其在涉及国内企业采购时,适当增加经营遇到困难的外贸企业的份额。
加大贸易和技术壁垒应对力度
印度、土耳其等国提升移动通信、智能家电等产品的进口关税,沙特、越南等国推出不透明的能效准入标准,都增加了本地企业的出口成本。针对国外技术壁垒,应建立以政府主管部门和商会、主要企业为主体的工作机制。
积极扩大内需,借力“新基建”
在“新基建”建设中,适度向外贸经营困难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企业倾斜;建议加大5G+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示范、推广,加快示范园区的建设。